|
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
任何乐曲中,实际上或多或少、或显或隐,都会有力度的变化。在基本功训练中,也包括乐曲学习中,老师有时要求力度均匀。其实,这只是针对手指力量不均,或针对一个具体音乐片段提出的相对均匀的要求。就一首乐曲(包括练习曲)的整体而言,没有哪一首可以从头到尾所有的音都用绝对相同的力度来弹奏。
归根到底,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。人的心情的变化化和运动,大概是世间最活跃的现象了。音乐中的“心情”,不会绝对平静,“心情的运动”,更不会象机器那样机械、呆板,必然有明、有暗、有升、有降、有急、有缓、有动、有静……,凡此,都会带来力度的相应变化。
我们有时把音乐比喻为语言,说音乐好象是“说话”一样。说话,就要有词句中的重音、轻音,语气的加重、减弱等等,不能想象,说话时会字字句句同样轻重。这都关系到力度的问题。
音乐是一种美。美,总是包含着各种各样对比因素的。音乐美中的一个重要对比因素,就是力度的变化和对比。
变化也好,对比也好,只有当我们能自如地控制力度时才能弹出来。总之,为了能生动而不是呆板地、富有表情而不是无动于衷地弹奏,就必须具备弹出音的不同力度的能力。
有以下几个常见的缺点,初学者要特别注意:
1对于力度记号一概不予理会,视而不见。
2没有任准记号的有效范围。
3渐强、渐弱最容易忽略那个“渐”字,弹奏成一直强,一直弱;而不是从弱到强,从强到弱。
4Sƒ和>,都是一个节奏点上的重音,但有的学生往往由这一个带出来附近的一片重音。
5假如右手是曲调,左手上伴奏。老师让伴奏弱一点,去点也跟着弱。让曲调强一点,伴奏也跟着“来劲”。分不开立体力度中的主次关系。这种伴奏太响的情况在初学者中间相当普遍。应当在接触第一首乐曲或练习曲时就注意这一点,及早学会控制立体音响中的不同力度关系。
6如果弹奏曲调那只手同时还有和音,其中的和音往往弹得和曲调一样响,没有将曲调从和音中鲜明地显露出来。